用户: 密码: 验码:  
 

  返回首页  学校简介  学校信息  教学科研  政教工作  德育教育  学生园地  课程资源  党建工作  家长学校  少队工作  教师博客  校内资源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学生园地>>教育资源
  共有 4057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小学生文明礼仪细则

  发表日期:2011年5月23日          【编辑录入:汶永智

尊师礼仪:
1) 见老师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
2) 进出校及上下楼梯给老师让行。
3)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问老师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说"再见"后再离开;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不私自打开教师电脑。
4) 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
5) 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
6) 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
7) 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及时订正作业。
8)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
9)在校道上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问"老师们好";路队在行进中遇见老师,由领队代表全体同学问"老师好"
10)与老师交谈时,要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
11)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在交谈时,不可随意打扰老师,躬身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
12)在教室、校园里遇到领导或客人、老师来听课或参观, 要说:客人好!校长好!老师好! 领导或客人、老师离开时要说:老师再见!客人再见!


同学礼仪:
1)同学间要互相问候"你早""你好"可点头、招手。
2)与同学说话态度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3)同学间的交往应使用礼貌用语。问同学问题,问前要用谦语"请问""对不起""打扰你一下""向你请教个问题"等,问后要道谢;同学回答不上来,说"不要紧,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耽搁了你的时间,谢谢"等。
4)尊重同学,不给同学取绰号,或叫同学的绰号,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5)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6)尊重和照顾女同学,不欺侮女同学。
7)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
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8)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
9)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10)讲究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办到。

11)课余主动与同学做游戏,但要遵守游戏规则,不耍赖。
课间礼仪:
1)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
2)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
3)课间休息时做到不大声喧哗、起哄、尖叫、怪叫;
4)上下楼梯靠右行,轻声慢步过走廊;在教室里、楼道里、走廊上不追逐打闹。
5)课间活动要文明安全。下课后,值日生要及时将黑板擦干净,同学们要走出教室休息,远眺,让眼睛放松。
6)做两操,整齐到位。做早操时,出操退操做到静快齐,做操时要认真、到位。做眼保健操时,要闭目静心,按音乐节拍,穴位及动作要领认真做好。
7)上下课要听铃声。上课铃响安坐好;下课铃后出教室,让老师先行。
8)课间擦好黑板,要准备好下节课学习用品。
9)最后离开教室要关好电灯,关好门窗。
10)放学排路队各班按指定路线排两路纵队行走。行走时安静、有序,队伍整齐。
11)上课前全体起立并问候老师,待老师还礼后坐下。下课前,听老师说:下课时,全体起立和老师道别,老师还礼后坐下。
12)学会使用对不起请原谅谢谢等文明礼貌语言。

进校礼仪

1、穿着整洁大方,重大节日或学校统一时间穿校服。

2、佩戴好红领巾,接受老师和检查岗同学检查。

3、要独自进校园,并主动与爸爸妈妈告别。

4、要吃完东西后才进校园,不随便乱扔,保持校门口清洁。

5、遇见门口礼仪岗队员打招呼要回招呼,并行队礼。

6、不随便离开校园,进出校门要凭请假条。

升降国旗礼仪

1、遇到每天的升降国旗时要迅速停止脚步或行动,面向国旗脱帽肃立,行少先队队礼,直至升降国旗完毕。

2、按时参加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队列整齐,保持安静,认真听国旗下讲话。

3、人人会唱国歌,唱国歌时,神情庄重,歌词正确,音调准确,声音洪亮。

集会做操礼仪

1、集会时,提前到达,准时进入会场,排队做到静、齐、快,行走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保持队列,不互相推挤,不掉队。

2、领头的同学要带好队伍,注意兄弟班级之间的互相让道,按指定的线路行走。

3、准时到场,按指定位置站立或就座。并听从指挥员的口令,迅速排好队伍,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

4、集会开始后,要聚精会神听报告,保持肃静,不议论,不随便走动和发出声音。如因特殊情况迟到者,应悄悄地进入会场,站(坐)在队伍的后面。

5、不在会场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

6、报告或演出结束,要鼓掌致谢;精彩之处适度鼓掌,不喝倒彩,不吹口哨,不大声喧哗。

7、学生上台发言或领奖要向主席台领导和场内同学行队礼,双手接奖状和奖品,发言结束后要道谢。

8、集会过程要确有特殊情况要离开会场,先取得老师同意才能离开,离开时要轻手轻脚,不影响别人。

9、会议、演出进行中不擅自离场;演出结束后,等演员上台谢幕后再有秩序地退场。

10、做操时不戴手套和帽子,队列要整齐,精神要饱满,听从口令,动作准确到位。

11、集会完毕要等领导和来宾先退场,然后排队有秩序地退场。

问候礼仪

(一)向父母长辈问候

1、早起后向爸爸妈妈问好:早上好!

2、睡觉前说: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说:爸爸、妈妈您回来了。

4、过新年、生日等节日,说:爸爸、妈妈新年(生日或节日)快乐!

5、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时说:祝爸爸妈妈一路平安,办事顺利。

6、当爸爸妈妈外出归来时,说:爸爸、妈妈回来了。辛苦了。

7、自己告别家人时,说:爸爸妈妈再见!或者说: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二)向学校老师(职工)问候

1、对在校工作人员一律称老师

 2、遇见老师说:老师好!

 3、遇见认识的老师前面可以加上老师的姓,说:“×老师好!,不认识的老师就说:老师好!

4、集体活动或排队时,由领队带领全体同学问老师好!,遇见两位或以上的老师,问老师们好!

5、上课前向老师说:老师,您好!下课时向老师说: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6、离开老师的办公室或向老师告别时说老师,再见。

7、上课迟到或者进老师办公室要先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

8、问老师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说谢谢

(三)向来宾问候

1、对所有来校宾客均称为老师,见面主动说老师好!,并热情为他们带路或指路。

2、对同学的爸爸妈妈要称叔叔(伯伯)好阿姨好,并帮助找到这位同学。

3、对来到家中的客人说您好,欢迎您!并热情招待。

4、自己在别人家中,告别时要说“××再见,欢迎到我家来玩。

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勾肩搭背,或者扭捏碎步、横冲直撞、扶栏杆滑行。

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出入各功能室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3、遇到同学老师要打招呼,互致问候,不能视而不见;需要交谈,应靠路边或到角落谈话,不能站在道路当中或人多拥挤的地方。

4、行走时要互相礼让,主动给老师、家长和来客让路。

七、上课礼仪

1、下课时应准备好书本、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2、上课铃响后要迅速回座位,安静地等待老师上课。上课迟到要先在门口喊报告,等老师允许后快速回座位。有事要离开课堂要先举手报告,待老师同意后才能离开座位。

3、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做小动作,专心听讲,积极发言。

4、积极思考,认真回答老师提问。回答时要做到:先举手后发言,不抢答;先起立后回答,声音响亮;先倾听同学意见,再发表不同意见;同学讨论积极参与,不旁观;回答不出,要说对不起,我还没想好

5、不懂就问,正确对待老师和同学的提醒和批评,敢于大胆发表自己意见。

6、做到读书写字三个一,保持良好的学习姿势。

7、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写好每一个字。

8、课堂上不戴帽子,不穿背心和拖鞋。

卫生礼仪

1、穿着朴素大方,干净整洁,校内应穿球鞋。男同学不留长发,女同学应勤梳头发。

2、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头、洗澡,勤换衣服、鞋袜。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杂物。

4、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应摆放整齐,并保管好,遗失了及时查找。

5、值日生要认真做好值日工作,值日结束后要把卫生工具和桌椅摆放好,并关好门窗。

6、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不乱涂乱画,不乱踩乱甩,不乱折乱摘。

十、其他礼仪

1、进商店购物要轻拿轻放商品,所有商品要及时付账,不顺手牵羊,占小便宜。

2、进电脑房要轻手轻脚,认真学习网上知识,不浏览不良网站和信息。

3、图书室、阅览室要保持安静,不高谈阔论或来回走动,爱惜书刊,阅后报刊要放回原处。

4、观看比赛要尊重选手,当个文明的小观众。

5、集体外出游玩参观或活动要服从指挥,举止文明。

 

 

 


上一篇:常兴镇中小学09年学生获奖统计表
下一篇:小学生文明礼貌歌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校本资源库建设及应用工作汇[22327]
 · 宝鸡市“高效课堂”课改星级[17528]
 · 感悟书香,悦读经典[16800]
 · 《红岩》读后感[1578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13-2014 www.cxz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中心:0917-5633027  备案号:陕ICP备10006863号

技术支持: BEYOND QQ156020841 页面执行时间:250.000毫秒

  • 陕公网安备 610326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