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于2001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校。为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步伐,根据省市现代技术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长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注重效益为发展方针,抓住机遇,加快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全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整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把我校办成特色鲜明,质量优异,同行认可,人民满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省级示范学校。
二、总体目标:
⒈进一步完善硬件,充实软件,形成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机制。
⒉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继续培训,建立一支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队伍。
⒊强化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管理,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
⒋深化现代教育技术的课题研究,以研究促进应用。
三、具体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积极投入,加强硬件建设
在学校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想办法,开源节流保重点,进一步加大现代化教育技术方面的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增加学生用计算机数量,并及时更新。更新教师办公室的电脑,争取在2010年实现人手一机。对已建的校园网根据应用的发展逐步升级完善。完善和更新校园广播设备。继续增添新图书,加强图书室建设。加强对硬件设备的管理,做到合理使用,注重维护,提高使用效率。
(二)丰富资源,不断充实软件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我校将加大软件建设力度,使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齐头并进。
⒈适当购买教育软件
学校要在资金上对软件的开发给予支持,逐年加大教学软件的投入,购买对本校教育实际来说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教育资源。配备网络版杀毒系统、操作系统、网络不良信息过滤等必要的正版软件。
⒉充实校本教学资源
建好用好校本教学资源库,资源总量不少于人均
0.5G,校内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并每学期向市级资源库提供优质资源,努力达到教师人均有2课时的优秀教学资源校资源库中发表。
教师既是教学资源的使用者,也是教学资源的建设者。学校要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既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又能根据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开发新资源。我校将继续以信息技术办公室提供技术支持,教导处进行具体指导和把关,一线教师广泛参与的模式强化教学资源建设。语、数、外三门主学科要求各备课组按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频资料、视频动画、成品课件和同步练习这七个板块。其他学科也要根据本学科特点建立相应的资源库。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长发挥引领和协调功能,促使组内教师分工协作,逐步丰富和完善本年级的学科教学资源库。每学期结束,学校将审核各备课组的资源库建设情况,视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对各备课组进行考核,对优秀的备课组进行奖励。
⒊用好信息化管理平台。
学校公告通知、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素质、教师考核等项目均实现信息化管理,学校各条线要用好校园网这一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学校动态,经常更新相关信息,加快信息检索和反馈,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工作的力度,以适应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
积极组织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或骨干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骨干培训,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和理论素养,提高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学校每年组织面向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讲求实效,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会熟练地使用Powerpoint、WORD等软件撰写电子教案,制作课件或专题网站。鼓励教师上网络环境下的整合课,开展整合课教学比武活动、优秀课件评比活动,做到有考核、有激励。
(四)深化实践,加快普及应用
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教与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加快普及应用。
⒈以课题促应用。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过程中,要确立“以研究促应用、以应用促普及”的指导思想,在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教研室的指导下,立足本校实际,充分挖掘资源,科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实施‘情智型’课堂教学”这一课题,要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研究资料,形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精品课例。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课的观摩活动和研讨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师更新观念,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
⒉以竞赛促应用。学校要积极举办面向教师、学生的各类竞赛活动,如教师的信息技术论文评比活动、整合课评比、优秀课件评比,学生的电脑绘画、信息搜索比赛等等。通过竞赛大力提高师生的应用水平。
⒊以典型促应用。学校要树立一批信息化应用的教师典型,从而实现树立一个、带动一批、普及一片的目标。
⒋以奖惩促应用。学校将信息化应用指标纳入教师评价体系,通过激励机制,促进全面应用。
(五)建章立制,强化日常管理
⒈抓好设施设备的管理与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对现有设备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保管、维修制度。鼓励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对电教设备及软件的运用。明确规定各学科的电教使用率,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主要学科达10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教师达90%以上。广大教师在平时备课中将电教使用列于备课计划中,认真上好每一节电教课,用好每一个电教软件,通过电教设备、软件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⒉扎实上好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能力。
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教育局有关规定要求落实课时、师资、场所,按照规定的教学目标、进度要求,扎扎实实上好信息技术课。切实抓好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研讨活动、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
⒊落校园网安全管理,保证网络畅通。
切实抓好校园网安全管理,无网络堵塞和数据丢失等事故发生;网络内容管理到位,校园网内无不良信息。
四、逐年具体规划及任务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全面应用的世纪,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必须加强现代化建设。教育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两方面,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不仅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推动教育思想观念的积极转变,使其更易于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为了使我校在五年期间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不断完善学校的软硬件环境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档次。特制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和发展规划如下:
2007年:
硬件建设: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建好、管好、用好远程教育设备,开展领导、教师培训,并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相关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
软件建设:按要求下载相关的远教资源,并与原有的资源一起保管并做好登记,还要记好使用记录;在原有的校园主页中为断充实内容,重点充实教育资源和学生作文,起到宣传、交流的作用。
教学规划: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研究课题。教育技术使用课时覆盖率达到50%以上,学科覆盖率达到100%,教师普及率达到80%。
教师培训:进行教师远教资源使用系统培训,开展远教系统应用校本教研,要求35岁以下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并运用,其余教师必须掌握打印试卷、论文的基本技能。
2008年:
硬件建设:采取自建的方式,配备15台电视机,购置电脑以提高教学质量。
软件建设:建成并不断丰富校园网中的资源库;继续强化学校主页的建设,丰富主页内容。购买正版电子杀毒软件。
教学规划:继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活动。教育技术使用课时覆盖率达到80%以上。继续开展远教资源应用培训与教研,进一步提高远教资源使用率,争取达到90%以上的教师会使用。
教师培训:进行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课件制作提高培训,举行一次课件制作和电教课展示活动,使全校教师80%以上会使用课件上课,40%能用FLASH制作课件。
2009年:
硬件建设:接入电信10M光纤,建成高标准的信息控制中心,建立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和闭路电视系统,购置6台34寸电视,购置43台电脑,装配各办公室及教室,并新建一个多媒体教室兼教师电子备课室,促进电子备课的发展;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课,师生可以随时查阅网上资源。
软件建设:丰富校园网主页,使其具有较丰富的内容,通过购买或下载网上资源丰富校园网中的资源库。建立健全校园资源库。
教学规划: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和教研活动,信息技术课具有一定的水准。举行教师电子备课、学生信息技术竞赛。教育技术使用课时覆盖率70%以上。
教师培训:培养一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进行信息技术课教研;开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0年:
硬件建设: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购置一部数码摄像机,实现学校闭路系统现场直播,添置无线路由器,使无线网络覆盖校园,补充和维护远教工程、各电脑室,教师办公用机器,使之都能正常运行。
软件建设:购置正版资源库平台,使校园网资源更丰富、更充实、查阅更方便、快捷;实现校园网页数据库化,方便管理和维护,使之内容更丰富、运行更快。
教学规划: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奥赛和各种信息技术方面的比赛,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把现代教育技术广泛用于各学科日常教学之中。教育技术使用课时覆盖率80%以上。
教师培训:进一步加强网络使用培训,达到人人有邮箱,个个会用论坛,进行网上教研尝试,开展网络教学方面的实验。
2011年:
硬件建设:购置5台电子白板,高标准校园网永久服务器2台,用作校园网和资源库;装配语音教室。
软件建设:把校园网建成区域性网站,成为学校教育的平台,成为师生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
教学规划:开设网上课堂,使之变成常规课堂的延伸,让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变得更加广泛,把校本课程纳入网上课堂,使学生能更广泛地、自由地选择教师,选择课程;多媒体教室、多功能电教室应该满负荷运转。
培训计划:进行网络课堂常规培训,开展网络课堂教学研究,进行电子作业批改方面的研究和培训。
总之,我们学校要把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使用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不断完善学校的软硬件环境建设,管好、用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加强教师培训,大力开展教育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